首页 > 新闻 > 焦点访谈: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赓续文脉谱华章
2024-10-06

焦点访谈: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赓续文脉谱华章

博物馆里的国宝、青铜器上的铭文、正在苏醒的千年古简,中华文明的灿烂过往中,隐藏着“何以中国”这一时代之问的答案。今天我们想要知道“到哪里去”,必须懂得“从哪里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国的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从长城到大运河,从良渚古城遗址到敦煌莫高窟……星散在广袤大地上的历史文化遗产,实证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生生不息,展示着中国文脉保护与传承的亮眼答卷。殷墟遗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穿越时空,延续至今。今天(10月6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殷墟博物馆。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游人如织。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这些跨越了3000多年时光的珍贵文物展示着中华文明的厚重魅力。

“一片甲骨惊天下”,天地山川、水火日月……兽骨龟甲上,殷商先民雕刻下对世界的认知。作为甲骨文的发现地,在诸多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中,殷墟,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殷墟实证中华文明,殷墟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的根基灵魂承载着中华文明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更是人们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殷墟遗址考察调研,强调,“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对殷墟的珍视与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持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念兹在兹、思虑深远。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我们历史是很悠久的、很长久的。我们的文化积淀是深厚的,我想这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优势。如何把这个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一种力量,现实发展的一种动力,总书记特别重视。”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肩负着这种历史使命感,思考着中华文明的古与今,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近些年,他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嘉峪关、三星堆、景德镇、翠云廊古蜀道、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探访、考察,并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在中华大地上徐徐铺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我们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秉持什么样的理论,我们在坚持什么样的制度,归根结底都来自于我们拥有什么样强大的文化基因。而5000年的文明就是我们文明、文化自信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深厚基础。”

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要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更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

2012年,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十八大报告起草组组长,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文化自信”。随后他将这个概念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并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牢牢扎根于人民心中。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康震:“只有这‘两个结合’才真正贯通了5000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我们的世界观,又是我们的方法论,这的的确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历程当中又一次重大的飞跃。”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文化遗产保护必须直面的问题。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达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北京中轴线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城市有许多历史记忆,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能因为浮躁、无知而破坏掉。”两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今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到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主持以考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到《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出台;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到高标准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和亲自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更加健全、保护对象更加丰富、保护制度更加有力,全民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

艾四林:“这些年一直在加强顶层设计,这种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对文化传承保护方面在政策支持力度上,在资金支持力度上大大加强了。”

山河锦绣的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也滋养了刚健奋进的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艾四林:“红色文化是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你怎么能够强初心、强使命?那就是从红色基因当中,从红色故事当中,从红色的传承当中去汲取营养。”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座承载着百年大党峥嵘记忆的红色殿堂,如一部立体的党史书,在时光中如炬如镜。

在展览馆的展陈中,有马克思的亲笔手稿、上甘岭阵地上的弹片土和烈士的遗物,也有珍贵的天外来物月壤……2500余幅图片,4500多件套文物,史诗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记录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栉风沐雨、接续奋斗的足迹。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吴向东:“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党史展览馆是一部丰富厚重的红色教科书,充分展示了我们党矢志奋斗的初心使命,展示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性质宗旨,展示了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思想伟力,展示了我们党牺牲奉献的伟大精神,展示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宝贵品质。让人们在走进党史展览馆,通过参观党史展览,从党的奋进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于百年峥嵘岁月中穿行,参观者们见证历史,也以史鉴今。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些丰厚的红色资源,承载着闪亮的历史记忆,是最生动的教科书,给予人们前行的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会贯通,焕发勃勃生机。

康震:“我们拥有着前所未有的一种自信,深切地体会到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深厚与面向未来的强大的勇气。我想这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给予我们这个国家、给予我们这个民族、给予我们全体人民非常强大的精神鼓舞和智慧支撑。”

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着民族复兴澎湃而去。站在新起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底气,新时代,璀璨的中华文明之光必将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荣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时代,我们交上了这样的答卷:目前,我国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较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增加了20多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57个,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博物馆6833个,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2009年至2021年,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由177亿美元增长至1244亿美元。

以文明润物,为天地立心,自强自信,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