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环境保护署通过“绿展队”的外展服务,加强了减废回收的宣传教育和社区回收支援,使香港废物弃置量开始稳定下降,回收率上升。最新的数据显示,“绿在区区”2024年的到访人次大幅上升至约1270万,比2023年增加约八成,所收到的回收物重量也同比上升接近六成。
环保署成功扭转了香港废物弃置量不断上升的趋势。都市固体废物每日平均弃置量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持续下降,从2021年的平均每日11358公吨降至2024年的平均每日10510公吨,较2023年减少了3.4%,较2021年减少共7.5%。
便利的社区回收设施和持续的公众教育对推动市民参与减废回收至关重要。随着逐步完善社区回收网络,市民在减废回收方面的参与度持续上升。环保署在今年第一季把“绿在区区”的公共回收物收集点数目增加至超过800个,并推展《减废回收约章》以鼓励私人住宅处所设立分类回收设施,加强教育和鼓励居民实践源头减废和干净回收。截至2025年二月底,已有826个私人住宅处所签署《约章》,占香港有物业管理公司或业主立案法团或居民组织的私人住宅住户总数约四成,覆盖约70万个住户。
环保署继续加强减废回收的宣传教育和社区回收支援。“绿展队”在2025至2026年度会集中推行香港或区域性的减废回收宣传项目,包括“回收@校园”、“废物源头分类计划”等,更多利用社交媒体、网络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活动,并加强与“绿在区区”营办团体、地区团体、非政府机构等合作,向市民宣传绿色减废回收文化。
2020年推出的“绿绿赏”电子积分计划提供诱因,成功推动不少市民参与废物分类回收。自2024年二月起,环保署进一步扩展电子积分兑换选项,让市民将“绿绿赏”积分转换为更多元化的电子奖赏,如免费港铁车票、本地生态游和超市礼品等,将减废回收的习惯融入日常生活。截至2025年二月底,“绿绿赏”已累积超过100万名用户。
香港特区政府正检视垃圾收费计划,过程中会与相关持份者接触,持续全面评估社会民情和市民参与减废回收的程度。政府会在2025年年中向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汇报推动减废回收的工作进度和交代垃圾收费的未来路向。
厨余回收方面,截至2024年底,环保署已在住宅楼宇安装了约1200个智能厨余回收桶,并将在2025年把住宅的智能厨余回收桶或厨余收集设施增至约1600个。对于因空间限制而未能设置厨余回收桶的处所,环保署设立了约200个固定或流动“公众厨余回收点”,其中76个是以定时定点街站方式在夜间营运的“厨余回收流动点”,方便小型商户和附近居民使用。为扩大服务覆盖范围,环保署正筹备于2025年将“厨余回收流动点”的数目逐步增加至近100个,优先考虑人口较稠密但尚未设有固定厨余回收点的地区。透过这些措施,整体厨余回收量预计将由2024年平均每日约280公吨逐步在2025年提升至平均每日约350公吨,升幅接近三成。
香港特区政府还计划在今年四月向立法会提交修订条例草案,为生产者责任计划订立适用于不同产品的共同法律框架。待条例通过后,将以附属法例形式将更多产品纳入生产者责任计划,包括塑胶饮料容器、纸包饮品盒、电动车电池、汽车轮胎和铅酸电池。